询盘

联系我们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立即联系!
ESG
张青林:推进ESG理念--实现建筑双碳目标
2023-10-18

10月12日,“第三届房地产业碳达峰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招商局大厦成功召开。论坛发布了《中国房地产行业ESG发展白皮书》,围绕如何高质量开展企业ESG体系建设、提升企业ESG绩效、编制企业碳达峰行动方案、打造低碳健康好房等问题进行了深度解读和探讨。


相关阅读:数字科技提升ESG绩效,统一标准重构ESG生态



中国投资协会绿色发展中心主任张青林分享了《推进ESG理念—实现建筑双碳目标》,张主任表示当前,我国建筑业已进入绿色低碳历史发展新阶段,建筑技术创新必须紧紧依靠金融创新的支持。因此,应该大力推进ESG新理念,开创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的新格局。


经张青林主任授权同意,友绿将演讲内容在此与各位建筑业同仁分享。


一、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情况


自2016年习总书记在杭州G20高峰论坛首次提出“发展绿色金融”以来,绿色金融已通过信贷、债券、基金、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全面发展,百花齐放,收获了大量的节能降碳成果。2017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五省八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到去年已经全部顺利完成。经过五年多的创新试验,取得了卓越的绿色成效,获得了宝贵的推广经验,为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化转型、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大量的绿色金融支持。


 “十四五”以来,习总书记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碳达峰碳中和为重点的战略方向,他进一步强调要“加强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领域的合作”。 


2016年,由央行牵头的七部委发布了“绿色金融指导意见”纲领性文件,我国绿色金融工作开始全面启动,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操作体系,具体包括四个部分:

1.标准体系。主要是绿色金融的界定标准。目前绿色金融正在运行的有三套标准,即绿色信贷标准、绿色债券标准和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


2.可持续信息披露。绿色金融支持的绿色项目和绿色企业需要披露环境效益数据,包括碳排放、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具体数据,以防洗绿。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今后还将对接国际ISSB披露原则。


3.绿色金融产品体系。经过近几年发展,我国绿色金融产品丰富多样,其中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ABS、REITS等等。截至今年二季度,我国的绿色信贷余额达已经到27万亿元,是全球最大的绿色信贷市场。绿色债券余额达到1.7万亿元,全球排名第二。


4.政策激励。绿色金融的政策激励措施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例如央行的碳减排支持工具, 资金成本非常低,只有1.75%的年化利率,对绿色降碳起到了很大的支持作用。很多地方政府对绿色项目提供担保和贴息,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在市场层面,我国即将重新启动 CCER,绿色项目可以利用自身减排量,参加碳交易市场交易。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正在推进转型金融的制度建设和指导目录编制工作。转型金融支持目标是从高碳向低碳转型的企业,比如有色、煤电、钢铁、造纸等等行业。这些企业的碳排放量很高,有些企业甚至被划入两高一剩企业,所以很难从金融机构融到资金。因此,转型金融就是要帮助这类企业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用于开展绿色降碳活动。预计转型金融的投资规模将会大幅超过绿色金融。

下面介绍一下ISSB。ISSB的全称叫国际可持续准则委员会,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FRS)下设的标准制定机构。今年6月19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北京办公室在国家财政部正式揭牌。


ISSB准则是一套权威性的、与ESG密切关联、适用于全球范围的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目前已经发布了S1和S2两套披露标准,其中S2要求企业披露范围一至范围三的碳排放数据。披露标准将在2024年1月1日开始生效。企业从2025年可按S1和S2标准来披露2024年度的ESG信息。


即将采用的ISSB准则是一套全新的、要求很高的披露体系,对我国很多企业来说将是一个新的挑战。ISSB准则即将成为我国全部或部分采纳的可持续披露要求。


二.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情况


建筑业是我国的传统支柱型产业,也是我国碳排放的重点大户,可以说我国能否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建筑行业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习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工作,强调”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扩大城乡绿色空间”、”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以及住建部《“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为推动我国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

因此,我国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成效显著。根据住建部信息,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超过303亿平方米,节能建筑占城镇民用建筑面积的比例超过64%;北方地区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超过18亿平方米,惠及超过2400万户居民;全国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已经超过100亿平方米,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90%左右。这些成果来之不易,令人瞩目!同时,国家住建部张小宏副部长也指出,对标建筑业“30·60”目标,”我国的城乡建设领域还有很多方面与绿色发展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热切期盼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现象依然存在,城乡建设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依旧突出。”张小宏副部长的讲话使我们感到,要完成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筑业的确任务艰巨,任重道远,可以说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考。


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2)》披露,2020年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总量为22.7亿吨标准煤当量(tce),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45.5%;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50.8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比重的50.9%。因此,面对如此巨量的既有建筑和每年新增建筑,面对超过全国总量一半以上的碳排放值,要在七年后实现碳达峰目标,建筑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以奋发图强、迎难而上的精神打好这场硬仗?我认为主要应该依靠政策引导、科技创新、绿色金融三大支柱,特别是需要绿色金融的支持。因为实现双碳目标实际上是一场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共同驱动的伟大事业。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希克斯在《经济史理论》一书中指出,“工业革命不是技术创新的结果,或至少不是其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英国金融革命的结果”。他认为低利率和大规模投资才是推动工业革命的核心动力。当前,我国建筑业已进入以绿色低碳为目标的历史发展新阶段,建筑技术创新必须紧紧依靠金融创新的支持,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推进ESG新理念,开创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的新格局。


三.建立ESG体系推动建筑业绿色发展


今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提出了建立健全ESG体系,强调要立足于实际,积极参与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信息披露规则、ESG评价标准、ESG投资指南,为中国ESG发展贡献力量。


建筑企业开展ESG行动,推进ESG理念,将会带来五大优势:


1.在资本市场可以获得更低成本的绿色金融支持。当前,绿色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越来越关注ESG,他们对ESG评价较高的企业非常青睐,愿意与这些合作并会增加绿色投资。而对没有开展ESG或者ESG评价比较低的企业,将会减少投资并有可能逐步撤离这些企业。


2.建筑企业ESG做的好,将会增加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项目订单和市场销路。在供应链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从国际经济活动看,苹果公司已确定目标,到2030年其全球供应链实现碳中和。特斯拉今年4月首次公布供应链碳排放值。宜家、沃尔玛等零售商已要求主要供应商提供产品碳足迹信息。欧盟碳边境调节税(CBAM)在今年10月1日已经启动,过渡期至2025年底,2026年1月1日起正式起征。


3.ESG可以降低企业的合规成本。开展ESG的企业将会按照我国金融监管部门要求,对标ISSB可持续披露准则,提升绿色低碳水平,降低监管压力。在企业的环境治理、员工管理、法律法规、行政处罚等等方面均可规避风险。


4.通过企业自身减污降碳技术改造,降低了能耗,提升了能效,减少了碳排放值。这些绿色技术创新可为企业节约大量运营成本。降低的碳排放量还可以形成碳资产,参加碳交易。


5.ESG评价很好的企业可以获得国家各项绿色政策的支持,包括很多地方政府的贴息、担保和税收优惠。


对建筑企业建立健全ESG体系的五项建议:


1.按照国务院国资委提出的要求,全面开展建筑行业ESG能力建设和知识普及。


2.认真解读国家发改委和央行发布的绿色产业目录、绿色信贷标准和绿色债券标准,了解绿色金融机构愿意支持什么样的企业和项目。


3.认真研究ISSB可持续信息披露要求,提高企业自身可持续信息披露质量,特别是要能科学自证所降低的温室气体、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相关数据,并做到可检测、可报告、可核查。


4.充分了解各级政府的激励机制,熟悉政府金融支持工具,知晓科技创新专项支持资金。5.企业与绿色金融机构、咨询机构应该加强沟通,密切互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绿色产品质量,争取获得绿色金融支持。转型企业应该尽快开展ESG工作,通过减污降碳成果数据,委托金融机构为其量身定制转型金融产品。


去年11月,中国投资协会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中国可持续投资与海南自贸港建设论坛»大会,会上由中国投资协会绿色发展中心率先发起«中国建筑行业ESG发展倡议»,并成功召开了第一届«中国建筑行业ESG发展专题论坛»,推动建筑行业转向ESG方向发展。


总之,实现建筑双碳目标,需要推进ESG理念,需要绿色金融的大力支持。ESG是建筑行业获得绿色金融支持的最佳途径,也是建筑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逐步做强做大、与国际市场高质量对接的最好方式。在此,我希望和大家共同努力,积极推进建筑行业ESG发展,为早日实现我国双碳目标做出贡献!

版权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
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
删除内容!